亦庄将崛起国际一流高端产业综合新城

编辑:亦庄办公楼   发布时间:2023-12-03

日前,在“北京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·北京经开区“一揽子”政策促发展专场上,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沈永刚介绍,经开区正加快建设世界级创新产业集群,到2025年,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预计超过25%,国际一流高端产业综合新城框架基本形成。

自动驾驶示范区从亦庄走向全市

手机上轻点几下,便能“唤”来一辆真正的无人驾驶“出租车”;在地铁口和产业园区里,无人零售车里有热乎的三餐;“双十一”配送高峰,无人配送车帮快递小哥送单……亦庄正在成为一座“无人驾驶之城”。

2020年9月,北京市宣布建设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。去年,示范区圆满完成1.0试验环境搭建和2.0小规模部署各项任务后,全面启动3.0阶段建设任务。

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力介绍,经开区搭建城市级创新场景应用,发布了全球首个开源开放的智能网联路侧操作系统智路OS、全球首个基于真实道路场景的时序车路协同数据集,形成了车路云融合的智能网联汽车“中国方案”;已部署22家测试车企739辆自动驾驶车辆,实现了无人零售、无人配送等8大类应用场景,累计为大众提供常态化出行与生活服务超200万人次;示范区建设3.0阶段正在向全市范围有序推进。

技术和产业突破在更多领域展开。在集成电路领域,经开区聚焦国际前沿技术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已实现96项关键技术突破,完成16项关键工艺研发,填补国内技术空白;构建了全国产业集群规模最大、制造能力最强、工艺平台最全、自主可控水平最高的集成电路产业生态。

在信创产业领域,经开区高标准建设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基地,已集聚了全国90%以上、近270家信息技术头部企业,推进20余个国家信创项目攻关,已形成专利千余个,转化产品千余款。

数据显示,2020年到2022年,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.3%,高端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、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市比重分别达到63.2%、47.9%、32.6%、23.9%。

12项营商改革举措全市推广

到2025年,亦庄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将突破2300家,专精特新企业将突破900家,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预计达到150家。

为打造更有利于企业成长的生态,经开区先后出台30余项普惠性政策,年均投入资金规模超过50亿元。

在金融支持方面,设立了100亿元政府投资引导基金,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符合经开区产业布局和战略定位的领域;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,通过股权形式投资、固定利率方式退出模式,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。

立足营商环境示范区和试验田定位,经开区率先探索制度创新和服务创新,2022年探索的“一业一证”“首席审批师”“施工许可告知承诺制”等12项改革举措全市推广。

高精尖产业发展吸引各方英才聚集。在经开区,平均每小时有4名人才落地,汇聚了来自78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40万名人才。经开区还迭代升级“人才十条”2.0政策,每年拿出10亿元专项资金,支持高水平人才创新创业。

将形成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

“立足新起点,为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压舱石地位,提升亦庄新城综合承载能力,加快高质量发展,我们研究拟定了下一步工作方案,明确到2025年的3大目标和6大行动。”沈永刚说。

到2025年,亦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预计超过25%,集成电路、信创产业、高级别自动驾驶等领域将率先取得重大突破,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,国际一流高端产业综合新城框架基本形成。

为此,经开区将加快建设世界级创新产业集群,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成电路产业业态,高水平建设国家信创基地,建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。经开区还将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生态体系,实现“三城”向经开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超过500个。

开放协同方面,经开区将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,支持相关产业链向津冀布局,加速台马科技创新板块建设,强化对城市副中心的服务支撑。绿色低碳发展方面,将打造一批“零碳车间”“零碳工厂”,围绕智慧能源互联网、氢能、储能等重点领域开展技术研发攻关,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化示范应用。

经开区还将实施品质新城创建行动,建设国际一流高端产业新城。在城市基础设施提升方面,将加快亦庄线与地铁10号线和5号线联络线工程建设,研究推进8号线东延、增加京沪高速(四环—五环段)行车道、拓宽五环路大羊坊桥出口匝道等重点工程。

 


[返回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