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四五国家高新区发展规划公布,北京经开区迎来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机遇
亦庄资讯 阅读量: 次近日,科技部印发《“十四五”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规划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,到“十四五”末,国家高新区数量达到220家左右,实现东部大部分地级市和中西部重要地级市基本覆盖。适度增加国家自创区数量,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整合国家高新区资源打造国家自创区,在更高层次探索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径。北京经开区作为国家高新区之一,同时也是目前21个国家自创区之一,已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,《规划》的出台进一步为其接下来的发展指明方向。
九项重点任务
《规划》明确了“十四五”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。本着创新引领、改革驱动、开放协同、绿色智能、特色发展的原则,《规划》提出到2025年的发展目标:国家高新区、自创区布局更加优化,高新技术成果产出、转化和产业化机制更加完善,攻克一批支撑产业和区域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,研制一批兼具原创性和先进性的高水平标准,形成一批自主可控、国际领先的产品,涌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。基于此,《规划》明确了9项重点任务: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、汇聚国家战略人才力量、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、壮大创新型企业群体、推动高水平创新创业、促进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发展、强化区域协同与辐射带动、深化园区开放合作、提升创新治理水平。
经开区迎来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机遇
针对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,《规划》提出,着力发展特色主导产业,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,塑造数字经济新优势,前瞻布局未来产业。经过多年发展,经开区已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、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四大主导产业,以及新兴产业为基础,涵盖32条产业链的高精尖产业发展格局,集群式发展优势明显。如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,以瓦里安医疗、GE医疗、悦康药业等龙头企业为引领,聚集起各类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企业1900 余家,跃进千亿级产业规模。与此同时,以商业航天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也聚企成链,截至目前,经开区落地的民营火箭整箭研制企业数占全国70%以上……
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
既有高精尖产业格局初定,经开区又将如何迈向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的目标?《规划》指出,鼓励国家高新区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,因地制宜、因园施策,聚焦特色主导产业,强化创新资源配置,优先布局相关重大产业项目,加快形成聚集效应和品牌优势。引导园区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,锻造长板,提升产业链韧性,推动强链补链,促进跨区域产业链协作,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。支持国家高新区依托高校优势学科和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,面向类脑智能、量子信息、基因技术、未来网络、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,前瞻部署一批未来产业。提出开展“应用场景建设行动”和“未来产业培育行动”,通过明确场景建设方向、发布场景机会清单、完善场景促进机制等,促进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;通过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、建设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、完善未来产业培育机制等,促进基础研究和前沿科技成果转化。
壮大创新型企业群体
不仅如此,面向创新型企业群体这一高精尖产业的成长底座,《规划》则从建设科技领军和世界一流企业、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、支持高成长企业发展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等方面指明方向。在技术创新方面,经开区与“三城”协同合作,已推动600余“三城”项目转化落地;以“20+”创新中心为牵引,促进企业与科研机构协同创新,已拥有398家经认定的研发机构,推动一批重大创新成果落地;以11家离岸创新中心为媒介,链接国际高端资源。在企业培育方面,经开区58家企业入选首批北京市创新型中小企业名单,并有 562 家北京市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和 85 家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。
精进创新服务体系
面向未来,经开区又将如何精进创新服务体系?《规划》强调,支持区内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,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,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提升创新能力。支持园区建立高成长企业梯度培育体系,将更多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纳入培育范围。支持园区引入市场化、专业化的高成长企业服务机构,针对不同阶段企业发展需求,开展商业模式优化、项目路演、资本对接、场景拓展等精准服务。鼓励园区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研发、中试熟化基地、平台建设、场地租赁等支持力度。鼓励园区引导中小企业向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发展。
塑造又“高”又“新”的发展新优势,国家高新区有望成为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第一方阵。随着《规划》的出台,政策的东风徐徐吹来,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国家高新区、甚至国家自创区的建设,经开区也将凭借先行先试优势,借势托举更多企业成长壮大,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精尖产业集群。